昨天,在网易云音乐的电台上听到一篇周国平的文章,《生活要有不较劲的智慧》,觉得很有意思。其中很多观点我也深以为然。
他提出了一个也许并不新奇的观点:人生的三大意义。我想这兴许不是他独创,古今中外,无数哲人可能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。
人生的第一重意义:世俗的意义,即幸福。
人生的第二重意义:精神的意义,即道德。
人生的第三重意义:也是终极意义,即死亡。
昨天的这篇文章里,周国平主要谈了人生的第一重意义:幸福。在世俗的生活里,人的一切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—幸福。那么,什么是幸福?两种观点,快乐主义和完善主义。
快乐主义,追求身体无痛苦,灵魂无烦恼。中国的道家就接近于快乐主义。这种观点认为,幸福本应当是简单纯粹的,身体和灵魂都应保持简单,拥有持久的活力。庄子的《养生》和《逍遥游》都表达了类似的人生态度。
完善主义,讲究世俗生活应追求简单,而精神世界要保持丰富。即提倡后天培养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,孔子的思想是接近完善主义的代表。
说起自己的幸福,周国平回忆道:他的人生中,有两段时光最是幸福。一是刚进大学时,少年人情窦初开,周围有许多漂亮的女同学,只要有一个女同学对他微笑,他晚上回去都要写上不少情书,这是初尝幸福的滋味;二是初为人父,女儿出生的时候。
听完这段,我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这近三十载人生,有哪段时光让我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呢?细想下来,大致和周国平的两段时光一致。我想,像我这种性格偏内向,农村出生的男孩子,说起幸福的时光,大致也是这两段时期吧。我这么说,主要是出于精神生活的考量,而非物质生活。幸福是需要人的主观意识去感知的,农村的内向孩子,大多心智晚熟,物质匮乏本身倒无大碍,但是由此导致的精神生活的缺位,却大大影响了孩子的意识觉醒。所以,回忆起童年的时光,要说基本无忧无虑,我没有异议,但是说到幸福,我却不以为然。童年对于我,只是一段意识尚未完全觉醒,懵懂,简单的时光,与幸福无关。
情窦初开的年纪,那种男女间懵懂的情愫,是荷尔蒙带来的幸福。近而立之年,主观意识已经觉醒,初为人父的我,真切地尝到了幸福的滋味。我的宝贝女儿窈窈,到今天已经 58 天了。她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可爱,惹人怜爱。这个新生命牵动着全家人的神经。
上面谈到的是感知到的幸福,那么如何追求幸福呢?简单来说,觅得一个相爱的伴侣,组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,有三两个真挚的好友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,过着不至于奢侈但还算富足的日子,这便足矣。然而,以上几点都不是那么容易达成。相爱的伴侣不仅需要机缘,需要你自身有进取心,有变得优秀的潜力和决心,还需要你修身养性,与人为善,有生活的智慧。不然,你如何承诺你的伴侣共建一个美好的家庭呢?你又如何吸引到真挚、优秀的良师益友呢?可见,首先要修炼好自身。至于事业,有一句话说的切中要害,让自己的能力在一个领域里得到最好的施展,那这个领域就是你的事业。